2010年1月6日星期三

四十不惑

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”。自己已过四十年余了,近日忽然有感,想了又想到底什么是“不惑”呢?(这就是我的四十之惑!)

一直以为不惑就是不迷惑、不疑惑,换句话说就是聪明了,什么都懂了。也是, 在这世上能混了这么久,傻子也多少学会点生存之道了。但那就是聪明了吗?恐怕不尽然。不是有句歌词叫“不是我不明白,而是世界变化快”么?别说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,即使是两千几百年前的夫子也不敢自称什么都明白了吧。

想来想去,这个惑应当是“诱惑”。三十而立,就是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根本,立下雄心壮志,四十以后就更坚定于自己的人生目标了,不会因外界的诱惑而犹疑不定,到五十岁则无论是否能完成了人生的使命内心都很清醒了,所谓“乐天知命”。这之后的人生又是另一番境界:不再有少年立志的勃勃雄心和逼人锐气,不再有成熟中年特立独行,也没有初入暮年的沾沾自喜和隐约惆怅,而是耳顺之人的逍遥自在:听得青年人的好言壮语或狂妄自大, 也容得下同龄的骄傲自得或顾影自怜,即或是更长者的指斥、絮叨也如顺风过耳了无痕迹。然后就是生命的自由从心所欲。但这个自由却是有限度的,要“不逾矩”。一直未能理解,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文提到当年将liberty翻成中文时是有岐意的,应当是有限自由,而freedom才是无限制的。现在才隐约明白了这种不逾矩的“从心所欲”:不是不敢逾矩,也不是不能逾矩,而是不会逾矩,因为那心是合于矩合于道的,又怎么会逾呢?!

按佛家的说法,影响我们证道的五大因素是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。那么,不惑和知天命就戒除了贪、痴、疑,而耳顺则没有了嗔、慢,所以自然就“从心所欲”了,问题是既然悟了,还有“欲”么?或许圣人的“所欲”岂是我等寻常之辈领会得了的。